查看原文
其他

烽火恋情丨一生信念 终身伴侣

红船融媒 2023-11-10

编者按:

《烽火恋情》一书,由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红船编辑部、北京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烽火恋情》专刊编辑部共同出品。本书18万字左右,共收录了三十多位开国将军子女撰写的文章,生动详细地描绘了父辈在战争年代的婚姻故事,讲述了那一代人的不平凡的经历。红船编辑部于每周三、每周六连载《烽火恋情》。


1943年8月,我的父亲刘金轩与母亲田坚经过组织介绍后结婚。从此,母亲跟随父亲南征北战。他们两人志同道合,相濡以沫,风雨同舟,相知、相恋、相助、相伴走过了41年。

志同道合的两人结为人生伴侣


父亲刘金轩,1908年9月出生在湖南省祁阳县文明铺尚志堂村的一户贫苦农民家里。1930年,他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几十年的革命战争中,身经百战、善打硬仗、敢于独立作战、多次负伤,是一位屡建功勋的骁勇战将。
母亲田坚1920年12月出生在山西沁县郭村乡仁胜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由于家中贫穷,被迫卖给人家做童养媳。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党委派薄一波同志在山西与阎锡山建立了特殊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了山西新军。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的第一纵队,是山西新军中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一支部队。1937年11月,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的第一纵队在沁县成立,总部就驻在母亲的家乡——仁胜村。1938年饱受欺凌的母亲看到了希望和光明,她从童养媳家里逃了出来,毅然决然地参加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一纵队。
经过党和部队的教育,在医院当护士的母亲明白了许多道理,进步很快,工作也很积极认真,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并于1940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1年1月,决死一纵队纳入八路军序列,在此基础上组建太岳军区第二、第三军分区。1943年3月,父亲刘金轩调任太岳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8月经组织介绍与驻地在浮山县的分区医院任护理班长的母亲田坚结婚。据母亲后来回忆:结婚那天早晨她用露水擦了擦脸,就算梳妆打扮了,父亲送给她一双布袜子,就是结婚嫁妆……

母亲田坚与战友们(右一站立者田坚)

婚后见面时间少,但两人无怨言、互相体谅


从此,母亲田坚跟随父亲刘金轩南征北战,1947年,根据中央军委战略部署,父亲刘金轩率12旅随陈、谢兵团南渡黄河,执行开辟豫鄂陕边区根据地的任务。此时因大女儿刘沁生刚出生几个月,母亲身体又不好,没有跟部队走,留在12旅家属学校任政治指导员。一年多后,父亲率领12旅在豫鄂陕三省交界地站住了脚,开辟了一块根据地,希望母亲带孩子过去。母亲历尽千辛万苦,走了一个月,才到了郧阳,与父亲会合。父亲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妻子与女儿,百感交集,在硝烟弥漫的艰苦岁月中,他们又走到一起共同战斗生活,实属不易,进一步加深了革命伴侣的情感。

抗日战争时期的父亲刘金轩


陕南是西北和中原两大战场的战略枢纽,军委和毛主席对开辟陕南根据地十分重视,要求12旅等部要以“破釜沉舟”的精神、以“九进九不出”的决心(历史上我军曾八次进入陕南,因站不住脚又退了出来)向陕南进军。父亲面临的环境非常艰苦:脱离后方、远离主力、孤军深入、独立作战,为了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父亲作为司令员、党委书记夜以继日地工作,率领部队将数倍于己的敌人吸引到自己周围并大量歼灭,有力地配合了西北、中原等战场我军的作战。母亲田坚在司令部机关任政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生活艰苦,工作繁忙,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双方没有任何怨言,互相体谅、照顾,并相互支持做好工作。
1949年,母亲怀上了第二个孩子,父亲经常带着部队外出打仗不在家。由于工作繁忙,生活艰苦,母亲积劳成疾,开始闹痢疾,一直拉了3个月。母亲生下二女儿刘郧荣后,没有奶水,又吃不下饭,身体消瘦得连上厕所走路的劲都没有,只好挣扎着爬着去。当时母亲病得很重,全身浮肿,爬都爬不起来,而父亲在前方打仗回不来,但他一直牵挂着在疾病中受难的妻子。在激烈的战斗空余时,他托人带回2斤白糖,滋补妻子的身体。经过中医的治疗,再加上母亲妹妹田虹的精心照顾,母亲终于走过了鬼门关。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相伴一生


由于部队打仗经常变换地方,母亲带领家属队留在当地,夫妻两人将近一年的时间没有见面,他们之间的联系渐渐少了。不久,家属队风言风语,传言有的干部进城以后变了,不要这些糟糠之妻了。当母亲再次见到父亲后,才知道当时也有人给父亲介绍了漂亮的大学生,父亲只是哈哈一笑,并没有放在心上,更没有心动。在革命战争中结成的夫妻是经过艰难险阻,血雨腥风的考验,他们有共同的思想信仰和革命经历,这是最牢靠的夫妻基础,而非同一般。我们的父母一直坚守着这样的爱情观:忠诚老实,共同的信仰与理想才可以结成终身伴侣。父亲常对我们说:“你妈是个好人,她这一辈子不容易,你们以后一定要对她好。”
1955年随着我军第一批大裁军,动员大批女干部离开部队,父亲当时是64军军长、党委书记,带头让母亲田坚离开了部队。母亲虽然对部队有深厚的感情,但她对丈夫刘金轩的工作给予充分理解。1959年年底,父亲调任铁道兵副司令员,我们家也由旅顺搬到了北京铁道兵大院。母亲在铁道兵印刷厂任党委书记。母亲田坚是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按理说应该有比较高的职级,但在定级时,父亲主动将她的级别降低,最后她一直是按17级县团待遇。

1959年在旅顺的全家合影

我们7个孩子,随着父母辗转出生在不同的5个地方:山西、陕南、西安、南京、旅顺,所以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里都有一个地名的代称。后来我们长大成人,在选择对象的标准上,父母要求我们:政治上要忠诚可靠是党员,同时人要老实本分,不追求门当户对和物质条件。直到今天,我们都很庆幸父母当年为我们制定的标准,所有的家庭都很和睦幸福。
进入晚年,父亲、母亲的感情更加浓厚。他们外出、疗养、治病等等无论走到哪里,都结伴而行。1984年父亲病重住院后,母亲几乎天天去医院看望,陪伴在父亲的病床旁边。
1984年4月27日,父亲刘金轩因病去世。2000年4月27日,母亲田坚因病去世。父亲、母亲虽然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却在相距十六年后的同月同日去世。烽火年代深深的感情基础,使他们精神和灵魂已经融为了一体,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始终志同道合,相濡以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步一步,共同携手走到了最后。

【作者:刘顺宁

刘金轩

刘金轩(1908-1984),湖南省祁阳人。1930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到陕北后,任红28军第1团团长,到任刚7天,在攻打榆林西南波罗堡国民党军的战斗中,右腿被子弹击中。1936年5月伤愈后,任保安特区司令员。


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二十八团团长,参加了百团大战。1941年起任太行军区第六军分区副司令员、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和太岳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太岳军区独立旅旅长、第24旅旅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第12旅旅长,率部先后参加上党、吕梁、晋南等战役。1948年以后,任豫陕鄂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陕南军区司令员兼第19军军长。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陕西省军区代司令员、司令员,指挥部队参加川北、陕南地区剿匪作战。1952年7月入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1954年底任第64军军长。1959年11月任铁道兵副司令员,主管铁道兵院校和部队训练工作。1975年以后任铁道兵顾问和纪委副书记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十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4年4月27日在北京逝世。

田坚

田坚(1920 -2000)原铁道兵政治部印刷厂离休干部。


1920年12月出生在山西沁县郭村乡仁胜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1938年7月,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一纵队,在医院当护士,194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3年,经组织介绍,田坚与刘金轩结婚。1945年,山西太岳军区独立旅卫生处任副政治指导员。1947年,山西12旅家属学校任政治指导员。1948年,陕南军区司令部机关任政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1950年,陕西省军区司令部任政治指导员。1955年,随着我军第一批大裁军,转业到地方。1959年,田坚在铁道兵印刷厂任党委书记。1964年,被选为海淀区人大代表。1970年,铁道兵政治部印刷厂任副厂长。1976年,按副处级干部正式离休。2000年4月27日,在北京因病去世,终年80岁。






目录










统筹:张喜斌
程序编辑:朱向锋

★推荐阅读★

红船专访丨开国少将兴中之子兴陆平:和平年代,父亲说服母亲脱下军装复员

烽火恋情丨激情岁月的点点滴滴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吧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